洞察观点

【考勤易分享】阿里字节和拼多多考勤管理的差异性

考勤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范本,只有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找到对应的考勤管理方式,我们来比较一下三个互联网大厂(阿里巴巴、字节跳动和拼多多)的考勤差异,各位HR和老板们能否从中找到一些灵感:

阿里与字节:两种考勤模式的对比

我曾分别在字节与阿里工作多年,对于字节与阿里两家公司的考勤模式也有一些观察。作为互联网行业的“双巨头”,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的考勤管理差异鲜明,却各有逻辑。

  • 阿里的“流程化管理”

阿里以“流程”和“纪律”著称。其考勤制度强调“准时性”和“仪式感”:员工需在固定时间打卡,参与早会、周会等流程化活动。这种模式适合大型组织的标准化运作,但也容易滋生“形式主义”——员工为完成流程而牺牲效率。

  • 字节的“结果导向”

字节跳动则更注重“产出”而非“过程”。其考勤制度允许弹性工作制,员工无需强制打卡,但需确保任务按时交付。例如,字节的“大小周加班”制度要求每月固定加班两个周日,但加班需通过审批,并享受120%加班费或调休。这种模式下,员工更关注结果而非工时,但管理者需具备更强的信任感和目标拆解能力

总结:阿里通过流程保障稳定性,字节通过结果激发创造力。两者的选择,本质上是“效率优先”与“创新优先”的权衡。

拼多多:高压文化下的“高薪诱惑”

同样是互联网公司的拼多多,考勤模式堪称“极致”。其“300小时工作制”要求员工每月工作300小时(远超法定208.8小时),迟到一分钟扣三小时工资。此外,拼多多还实行“11116工作制”(早11晚11,做六休一),并通过每月一次小型绩效考核、每年两次大规模考核,将员工表现与涨薪幅度直接挂钩。

这种模式的逻辑是:用高薪酬换取高人效。拼多多的薪资通常是行业平均水平的1-2倍,且提供期权激励。然而,其代价是员工的身心健康——“拼命十三郎”标签的背后,是无数人因长期高压而选择离开。

字节与拼多多的“巧妙”:与阿里的差异化路径

相比阿里对流程的极致追求,字节和拼多多的考勤管理更“灵活”且“结果导向”。

  • 字节的“弹性+结果”组合拳

字节跳动的弹性工作制允许员工自主安排时间,但需确保任务完成质量。这种模式下,管理者需通过目标管理(OKR)和绩效考核(如每月一次的小型考核)来衡量员工价值,而非单纯依赖考勤数据。

  • 拼多多的“高薪+高压”平衡术

拼多多通过高薪酬吸引人才,再以高压文化筛选“能扛事”的员工。其“300小时工作制”和“迟到罚款”看似严苛,但员工因高薪而甘愿接受。这种模式在业务扩张期效果显著,但需警惕长期人才流失风险。

对比阿里:阿里更依赖流程和纪律,适合规模化扩张;字节和拼多多则通过结果导向和高薪驱动,适合快速迭代和创新。

个体户社保缴纳
互联网大公司考勤比对

来源:网络

要了解诚展软件的考勤易考勤系统是如何通过使用 AI 简化劳动力管理来帮助您取得更多成就,请立即联系0512-62069950预订演示或申请免费试用。

相关新闻